当前位置: 首页> 澳门太阳集团犯什么事情了
参加奇葩大会后,他删掉了高晓松的微信。丁锐:没充分活过的人,最怕死
发布时间:2021-01-01
“我喜欢人性在死亡面前,
猝不及防地表达。”
醒来
Facing Death
有人冲着丁锐问,“大哥,我想问一下,‘死’一次要多少钱?”
丁锐停顿了一下,回答,“四百四十四。”
这是奇葩大会的录制现场,录制棚里灯光明亮。花枝招展的众奇葩中,冒出来一个创办死亡体验馆的“特别人类”,带着他们玩了一个“死亡游戏”。
选手们绷不住笑了,“太贵了。”“死不起。”
作为死亡体验馆“醒来的馆长,丁锐不止一次面对这样的感想。这个听着像是鬼屋的死亡体验馆,444块实在是贵,解决之道是将其视为心理学或哲学课,那又极便宜了。
16年4月4日(清明节),“醒来”开馆,区别于市面上的死亡体验产品,丁锐的野心超出了模拟“亡”——灭亡的一瞬间,且要再现死——走向亡的过程。
“我们的馆是活的。”外滩钟声准时响起,丁锐说。
丁锐的经历,让他成为国内少数合适做“死亡体验”的人。
这个团队脱胎于“临终关怀”组织,丁锐曾接到一个培训项目,以助老为名义,拿到一笔拨款,需要在一年之中花费。
为了“利用”好这笔钱,原团队要培训一批60岁的老人,去照顾80岁的老人,称为“老人助老”专项基金。
“你觉得荒谬对吗?但是他真的存在。”
而国内这两年借助影视、书籍对死亡的种种讨论,在他看来,更像是酒足饭饱之后,来点“狠”的东西来提提神,带有猎奇的色彩,而非对于死亡的真实讨论。
他问过很多人:还有一个月生命你会怎么办?
大部分人都想象,和爱人告别,临终旅行,遗愿清单……然而,在丁锐看来,最后一个月是个体对身体失去自主权的过程,你的身体,你的意识,无一可以做主,插个管子也好,大小便也好,通通被交在别人之手。
极其残酷。
而我们想象死亡这件事时,却都倾向于把他浪漫化。
微博用户@诗性代码 这条微博获得了十万转发
韩剧中的海边死亡场景
所以他打算自己来做。
他找到了老黄,又一个奇人。老黄负责焦虑,焦虑就是燃料,丁锐则是汽车,没有油是走不了的。
爬珠峰还有最后一百米,大家都在卯着劲往上爬的时候,老黄会站起来,为什么要爬山呢?
“他不管情况,不管他人,只管自己的疑惑。然而没有疑惑,人常常会走歪,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
所以从2012年有了“死亡体验馆”的想法,到2016年开馆,“醒来”团队走了四年,中途还拆了重建过一次,为了不停地修正偏移,回到最正确的方向。
醒来团队
四年里,质疑铺天盖地。有你这么探讨死亡的吗?你们凭什么觉得自己可以代表死亡?你们有正向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吗?
除了类似奇葩大会上“‘死’一次太贵了。”的疑问,也有些人玩了,一出场第一句“哎呀一点都不吓人”。
真正落成后不到两个月,反转来了,CNN等一批国内外老牌媒体报道,——“填补了生命领域的空白”,质疑消失在赞美声中,丁锐和老黄,跃升为公益场、商业场的明星。
丁锐体会到的不是“打脸”快感,而是一脚踩空。他并不介意针对“这个馆为什么要存在”和人探讨,回应质疑。
在他的心理咨询师生涯中,曾有个女人抱怨自己的父母关系,父亲酗酒,殴打母亲,而母亲任劳任怨,刚被打后也微笑着去做饭。
丁锐看到这段家庭关系中要命的不是父亲的暴力,而是母亲的不说,相处几十年的枕边人却无一句真话,父亲在社会舆论中从不会被原谅,才是症结所在。
“只有跳出自以为正确的价值观,才会看到、包容别人的价值观。”
丁锐出生成长在两股价值观的戏剧冲撞中,父亲是性格清高的知识分子,母亲是“地面生存能力极强”的东北妇女,像一出黑色喜剧,知识分子常常被东北妇女欺负。
这极端的两个力量,不断给丁锐创造出更宽阔的视野。
早些年,丁锐经受过“钱”的洗礼,爆发性地把他抛入了真空,和社会撕裂开来。巨额财富替他做了所有的决定,“啪”,钱甩出去,事情解决了。
“你自己在哪里?”和钱制造出的这个白洞相对而坐,丁锐坐立难安。
钱来了又去。丁锐消除了对失去钱的恐惧感。
他写剧本,也可以讲课,如同手里有一个瓢,既不必像身后一个巨大的水库,需要绷紧神经守着,又不必殚精竭虑,将头伸到水里受水冲击。
丁锐遇到过一位道长,在他还不是很有钱的时候。他开车,道长坐一旁,一路上如如不动,仿佛已经入定。
丁锐握着方向盘转了一个弯,突然说“我把这车送给你。”
道长听到这话,像盆凉水被晃出波纹,真的从如如不动的状态出来了。
“看到这一瞬间我就很满意。”这一瞬间的价值在丁锐看来,要远高于那部一二十万的车子。
任何如如不动的,或者已经进入到稳定状态的东西,都已经有了死的气息。对于我们这种本身就要和死亡最熟悉的人,特别渴望看到它的反面,就是生机勃勃的那一面。
他说,自己喜欢人性在死亡面前猝不及防的表达。
前段时间,记者、主持人易立竞在访谈节目《立场》中带俞灏明去了“醒来”。这个仅仅有数千人体验过的游戏流程,被曝光在公众视野。
游戏共有十二人参加,参与者在墙上按下掌印,开始死亡体验。
随后进入一个镜面空间,镜中折射出无数虚像,参与者一一告别。
图片来源:立场
拿到3个小时游戏过程中,和主持人对话、进行投票的手机后,就是体验的重头戏——生花。
“生花”,是“醒来”可称为哲学产品之处。
参与游戏的12个人要面临类似“电车难题”的12道问题考验,每个人手中都握有一个投票器,有权将人票死。
每一次道德上的、伦理上的选择,都映射着现实中的选择。也因此,形形色色的戏剧故事在这里上演。
这里没有赢家,也没有败者。区别只是先后走入“无常”之门而已。
知乎网友“咪咪嘎嘎”形容当时的状态:
截图来自知乎
随后体验者躺上人形传送带,进入“焚化炉”“归零”。
为了模拟出这个感觉,丁锐和老黄去躺了一次真实的焚化炉。烧了无以计数的死人后,那个焚化炉第一次迎来活人。
尽管程序已经被设定好,躺上去的一刻,丁锐依然紧张得肾抽痛,鼓风机发动,炉膛里未清的骨灰瞬间吹个满膛。窒息之中,丁锐试图捕捉生死之际、虚实之间的那个时刻。
热潮一浪一浪涌来,长达一分钟,体验者在焚化炉上动弹不得,这个过程让人焦灼,对于“醒来”来说,又是如此必要。
从狭长甬道从爬出,体验降落到有一个被白色球体包围的空间,如同子宫。
最后回到“醒来”,此前十二位依次离开的人回来,一切重新开始。
在“醒来”这几年,作为游戏中“上帝视角”的控场人,丁锐见到了很多“戏剧时刻”。
在一个涉及医患纠纷的轮次,题面是“你是医生,做了一个失败的手术,你是要冒着医闹的风险,向病人家属说明自己的失误,还是闭口不言,去服务更多的人呢?”场上几乎是一半一半。
轮到了倒数第二个女生,她没有亮明观点,各打五十大板地说了一些讨巧的漂亮话,到了下一个人,竟说“不选择的人是最可怕的人,往往会让人置于一种愚昧的善良。”
女生本以为能拉拢两派,却在之后的投票中被高票投走。寻常社交关系中的“和谐”,在“醒来”行不通。体验中的大多数人,选择了在这个近乎真空的地方,表达出了自己真实好恶。
有一对情侣共同来参与这个游戏,利用游戏机制双双活到最后。丁锐临时改了题:“现在世界末日,洪水肆虐,一个诺亚方舟,每人只能带三个人,你们怎么选择?”男孩女孩都带了爸妈和对方。“状况危急,船体漏水,需要推一个人下去。”两人都推了爸爸。
“再推一个。”女孩选择了妈妈,和男孩说,“我要和你天长地久。”
然而,这时游戏开始向真实倾斜,男孩的妈妈刚做了手术,他不忍推她下去,沉默了一会,他说,还是你下去吧。
在“醒来”的官方介绍
“被票死”后,如果一半人以上投票通过,将椅子转过来,“复活”的权力会被赋予给这个人:自己死,或指定一个人“替死”。在选择替死的人中,有一个女孩的理由让丁锐印象颇深。
她选择了第一个将椅子转过来的人,理由是,“如果你是伪善,我送你去死;如果你不是,我要让你知道善良是有代价的。”
有一对夫妇来,丈夫先淘汰,妻子说:我也要跟他走。
“我们的游戏不允许,因为死亡是很孤独的。”
妻子说:不,我一定要走,这对我来说特别重要。
丁锐破例允许了。下场后,丁锐找到两人,你们很投入啊。
妻子坦白自己癌症晚期,这次是一次面对死亡的真实预演。
在奇葩大会上,丁锐讲述了这个故事
作为“上帝”,你会觉得自己傲慢吗?
“上帝”只是游戏的工具。丁锐他唯一承认团队的自大之处是在体验的收尾,每个人都会收到一个关键词,描述出游戏中的整场表现。
这个关键词始于开馆两个月后,团队发现游戏始终在最后阶段便散掉,各人自说自话。有天丁锐灵光乍现,“在人的需求序列中,被看见是第一需求。”
于是他试图用自己的上帝视角,给出一个关键词,让游戏最终导向自己,形成一个闭环。有个女孩收到的是“阿喀琉斯之踵”,女孩拿到纸条后,把它紧紧贴在胸口,我的初恋情人就是阿喀琉斯,神话中的一个半神英雄。
2019年4月4日,开业思念的“醒来”闭馆。官方公众号发布一篇文章,标题为:醒来讣告|春天里也有生死。
图片来源:醒来公众号,老黄自述
醒来共计接待7024个人,运营情况不如想象中好,是一个闭馆的原因。另一重原因是,体验馆在他们看来,生命周期已到了。设计之初的一些想法,在践行时不断被磨损。
有一个公司来做团建,要“从死亡体验”中追求欢乐。领头人明显是要来羞辱这个游戏,凌越于游戏设计者,给他带来了更大的快感,获得权力的方式包括不停发问,主持人,你什么星座的呀?
醒来的一个细节:门口的钟是倒流的 图片来源:立场
这让老黄、丁锐和团队里的其他人觉得没有必要继续下去。作为创始人,丁锐身上始终有一些不合时宜的反骨。
他和高晓松等人去吃饭,他形容这次饭局像听了一堂“知识付费课”,他对高晓松说,“会讲道理的人是写不好剧本的。”因为道理如同鸡汤里的鸡精一样,只是浓缩的佐料,而非生活本身。”
高晓松说,我来教你。丁锐说,我说的就是你啊。回家后,他把高晓松的微信删了。实际上他的朋友圈只有100人。
参加奇葩大会后,“流量”“关注”增多。像是游泳,丁锐先前是在泳池,现在则来到一处,有激流暗涌和漩涡的新水域。
丁锐试图在这片水域找到新的海胆和珊瑚,他仍在不断打破自己的舒适区。“你知道一个中年人还在进步,他是有力量的,大部分中年人是不进步的,仅仅是躺在他的状态里。”
醒来团队摄于2019年4月4日上午,图片来源:醒来公众号
接下来丁锐和老黄会尝试用话剧等方式,重新承载“死亡”这个命题。45岁,他向全新的编剧身份迈进时,需要放下甚至摧毁已经搭建好的一切。
如同“醒来”体验馆的设置,在日常生活中有“归零”勇气的人,才能重新醒来。
就像丁锐说的,“没充分活过的人,最怕死。”
资料来源:访谈、《奇葩大会》、醒来官网、《立场》易立竞俞灏明“死亡体验”之旅
图片来自丁锐@ting1973
热门推荐
最新 精选 区块链 汽车 创意科技 媒体达人 电影音乐 娱乐...
腾讯又一次成为了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公司”。 7月10日,...
自从去年新冠疫情出现以来,各种阴谋论就不断产生,甚至“组合”...
最新 精选 区块链 汽车 创意科技 媒体达人 电影音乐 娱乐...
没想到,《心理罪》这样有影响力的大IP被大电影给毁了。 目...
元旦畅游澳门 带你去吃米其林美食 岁末年初畅游澳...
【玩家展示】全服第一成就号展示,老板完美诠释什么叫有毅力
3月27日消息,近日网上流传着一篇《超级恶心!淘宝卖的衣...
最新 精选 区块链 汽车 创意科技 媒体达人 电影音乐 娱乐...
最新 精选 区块链 汽车 创意科技 媒体达人 电影音乐 娱乐...